自80年代以来,太湖县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古人类居住遗址近30处。这些遗址内涵丰富,尤以城西古路河遗址、黄镇柳河遗址出土文物最多。
太湖县古文化遗址的特点有三:
一是文化层较厚。一般厚度为0.5-1.5米,柳河遗址、小池王家墩遗址文化层最厚达3米。
二是面积大。除少数遗址面积为500平方米左右外,古路河遗址、柳河遗址、王家墩遗址面积均在1万平方米以上。
三是各遗址采集文物标本多。采集的文物标本陶鼎足,大部分遗址以扁舌形和圆锥形为主。王家墩遗址、牛头包遗址、柳河遗址:还有大量鸭嘴形鼎足发现。综合各遗址采集的陶片,夹砂红陶占40%、夹砂黑陶占20%、灰陶占20%、黑皮陶占10%、其它陶占10%;陶片纹饰以素面为主,其次为蓝纹、附加堆纹、绳纹等。
各遗址发掘及采集的文物标本还有大量的石器。这些石器均通体磨光、刃部锋利,以铲、斧、刀数量最多。铲大部分为单面穿孔,呈梯形。在古路河遗址中采集的带把石铲,造型独特,是整个长江流域诸多遗址中少见的;古路河遗址采集的斧也最为精制、小巧。部分遗址如柳河遗址、古路河遗址、王家墩遗址出土的三孔石刀,均体薄、双面穿孔。
另外,各遗址出土的器物还有石钺、石磷、石镞、石(玉)环、石(陶)球、陶网坠、陶纺轮、陶拍、陶鼎、陶罐等。其中茗北胡英寺遗址出土的石钺最为典型,体表呈黑色,有光泽,刃部为半圆弧形,双面穿孔;在柳河遗址采集的石环、王家墩遗址出土的三足陶罐,是太湖县所藏文物中不可多得的精晶,均被定为国家珍贵文物。
玉器,被称之为国粹,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发展很快。太湖县诸多遗址中,出土玉器达数十件。
古路河遗址发现的扇形玉璜、徐桥墩上遗址发现的弓形玉璜、玉块,均质地细腻、光泽晶莹、色彩淡雅,被定为国家珍贵文物,曾多次参加国家和省组织举办的文物精品展览。
太湖县地面、地下古代文化遗存内涵丰富多彩,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长期艰难斗争中,为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反映了太湖县上下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史。
同时,这些遗址遗存的发现,为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随着太湖县考古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古代文化遗址被发现。